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25年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該任務在明年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幾何?“縣域經濟”在其中會扮演何種角色?又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舉措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及“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專家指出,新型城鎮化的“新”體現在“以人為本”,著重提升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鄉村全面振興則聚焦于鄉村整體功能的塑造與提升,注重質量興村。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在目標上互補,在發展進程中互動,二者相輔相成。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董煜表示:實際上,就是要進一步發揮城鎮化在促進消費、穩定增長方面的重要拉動作用。與此同時,在鄉村相關工作中,要借助現代農業的發展,為糧食安全筑牢根基;還要通過加快城鄉之間資源要素的交換與流動等,加速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和消費的振興。
在這項任務里,中央還特別強調,要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專家認為,這表明中央意識到,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縣城是連接城鄉的關鍵樞紐節點,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董煜稱:發展縣域經濟在2025年的經濟工作中,被中央提升到極為重要的位置。它既能承接現代化城市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中的大量工程建設等任務,又能通過縣域經濟的發展穩定當地就業、促進投資,還能解決當地發展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同時,借助特色產業的發展,可讓城鄉面貌更加融合。
那么,如何發展縣域經濟?明年有哪些具體措施值得期待?專家表示,“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同時提升縣城的綜合能力,將是明年工作的重點方向。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董煜提出:要結合中央關于農業、現代農業發展和現代產業化體系建設的一系列要求,找準每個縣在整個產業體系中的定位,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鏈,布局并落實具體的項目舉措。此外,在“兩重”建設中,要瞄準城鄉需求,布局一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這些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緊密相連。